一、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项目代码2310-420822-04-01-609159)位于沙洋县城区,项目性质为改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排涝通道及泵站。排涝通道改造21.6km。①西荆河改造长度为2.727 km,河道整治采用清淤、河底硬化及浆砌片石边坡方案。②太乙河改造长度 9.827km,采用格宾石笼、雷诺护垫、六角块生态护坡方案。③高灌渠改造长度为3.888km,采用格宾石笼、雷诺护垫、六角块生态护坡方案。④中洪沟改造长度为5.160km,采用清淤、格宾石笼、雷诺护垫、六角块生态护坡方案。⑤在太乙河、中红沟、高灌渠接入两沙运河处分别建设一座排涝泵站,在平湖出口接入西荆河处建设一座节制闸。
2、城区排涝管道。①在汉津大道片区新建排涝管道,总长度约 19.7km,管径 DN600-DN1200。②对片区内局部现状雨水管道进行修复,总长度约 2km,管径 DN600-DN1200。③对片区内现状雨水管道清淤疏通,总长度约 25.2km。
3、河渠整治。对平湖、太乙河、高灌渠进行清淤、清障,提升平湖库容,提高太乙河、高灌渠排涝能力。
4、雨水削峰调蓄设施。沿汉津大道(南环路-工业六路)、工业六路(汉津大道-太乙河)新建d1500 雨水调蓄管道,并在末端建设一座雨水调蓄池,溢流排入太乙河。
******居谊大道)东岸对原有排涝挡水土坝加宽加高,长度2.5km。
项目类别为N7610防洪除涝设施管理,项目总投资20314.1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5万元。我局原则同意《报告表》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和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项目的建设和营运过程中,你单位必须全面落实《报告表》中规定的各项生态环保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并须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严格落实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现场设置围挡,施工现场道路地面进行硬化处理,易产生扬尘的物料要篷盖,做好施工现场及路段的洒水清扫保洁,弃土清运车密闭运输,出入车辆清洗,机械及运输车辆保养维护。施工期间弃土场、淤泥固化场周边喷洒除臭剂。
(二)严格落实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项目混凝土养护废水产生部位设置中和沉淀池和清水池,混凝土养护废水经******居民污水管网进入城镇下水道。
(三)严格落实各项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尽量采用低噪声的设备开展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高噪声作业尽量远离声环境敏感点和敏感时间;加强环境管理,机械设备保持良好工况;及时通报施工进度,确需夜间施工需报备并公告周边群众。
(四)严格落实各项固废污染防治措施。项目设1处弃土场和1处淤泥固化场,工程弃土(含淤泥)送弃土场进行填埋处理(清出的淤泥送至固化场固化后,首先作为岸线及周边景观用土回用,多余固化后的弃土运至弃土场)。岸坡清障杂物送垃圾填埋场处理。生活垃圾依托现有垃圾收集设施收集后环卫部门进一步处理。
(五)严格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尽量减少施工临时占地范围。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施工管理,规范施工,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弃土场施工期采取临时排水沟、沉砂池和临时覆盖、拦挡措施。施工期间生产生活污水、工程弃土、生活垃圾禁止直排地表水体。平湖清淤过程控制清淤深度,实施分段施工,严格限制在设计好的施工区域范围内,确保平湖施工最低生态水位,及时做好水生生态恢复。工程结束后,对项目弃土场、淤泥固化场进行场地平整,表土回填、植被恢复。
三、严格落实工程建设的各项环境风险防控。落实监测计划,完善环境管理台账。坚持“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落实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防范预案,完善环境风险事故预防、应急处理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加强职工培训,定期开展环境风险应急防范预案演练。
四、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保“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主体工程竣工后、正式投产或运行前,建设单位应自行组织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编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并在全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信息平台填报信息,向社会公开。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运营。
五、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我局重新审核。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经营方式、防治污染和生态恢复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重新报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